11月5日,杨树武触摸了父亲的遗像。近日,退役军人事务部通过遗骸检验,确认了从韩国运来的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身份。其中,杨忠贵烈士是辽宁省丹东市丰城人。近日,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杨忠贵烈士之子、74岁的杨树武。杨修武从来不认识自己的父亲,一直珍藏着父亲留下的唯一一部胶卷。但由于胶卷太旧,他找遍了当地所有的照相馆,但由于技术有限,都无法将照片冲洗清楚。记者带着胶卷来到沉阳,几经周折,找到了一家掌握老照片冲印技术的照相馆。经过反复冲洗修复,一张清晰的照片终于露出来,并于11月5日,让父子俩74年来终于“面对面”见面。新华社记者吴庆浩供图 分页 11月5日,杨树武看着父亲的遗像。近日,退役军人事务部通过遗骸检验,确认了从韩国运来的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身份。其中,杨忠贵烈士是辽宁省丹东市丰城人。近日,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杨忠贵烈士之子、74岁的杨树武。杨修武从来不认识自己的父亲,一直珍藏着父亲留下的唯一一部胶卷。但由于胶卷太旧,他找遍了当地所有的摄影工作室,但由于技术有限,无法将照片冲洗清晰。记者带着胶片来到沉阳,几经周折,找到了一家掌握技术的照相馆冲洗和打印旧照片的技巧。经过反复冲洗和修复,一张清晰的照片终于曝光,并于11月5日交给杨修武,让父子俩74年来终于“面对面”见面。新华社记者 吴庆浩 摄 11月5日,杨树武(左)与杨忠贵烈士弟弟杨忠礼一起瞻仰杨忠贵烈士遗像。近日,退役军人事务部对遗体进行检验,确认了从韩国运来的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身份。其中,杨忠贵烈士是辽宁省丹东市丰城人。近日,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杨忠贵烈士的儿子杨树武(74岁)。我采访了他。杨修武从来不认识自己的父亲,一直珍藏着父亲留下的唯一一部胶卷。然而,t由于胶卷太旧,他找遍了当地所有的照相馆,但由于技术有限,都无法将照片冲洗清楚。记者带着胶卷来到沉阳,几经周折,找到了一家掌握老照片冲印技术的照相馆。经过反复冲洗和修复,一张清晰的照片终于曝光,并于11月5日交给杨修武,让父子俩74年来终于“面对面”见面。新华社记者 吴庆浩 摄 11月5日,杨树武(右)和妻子梁桂琴手捧杨忠贵烈士遗像和鲜花站在自家门前。近日,退役军人事务部通过遗骸检验,确认了从韩国运来的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身份。其中,杨忠贵烈士是丰城人,辽宁省丹东市。近日,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杨忠贵烈士之子、74岁的杨树武。杨述从来不认识自己的父亲,也一直很欣赏父亲的遗志。这是他拍的唯一一部胶卷,但由于年代太久远,他找遍了当地所有的照相馆,但由于技术有限,都无法将照片冲洗清楚。记者带着底片来到沉阳,几经周折,找到了一家掌握老照片冲印技术的摄影实验室。经过反复冲洗和修复,一张清晰的照片终于曝光,并于11月5日交给杨修武,让父子俩74年来终于“面对面”见面。新华社记者 吴庆浩 摄 分页 11月5日,杨树武出示了父亲的殉难证明。八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身份最近,退伍军人事务部检查的遗骸证实了从韩国送来的烈士。其中,杨忠贵烈士是辽宁省丹东市丰城人。近日,新华社记者采访了74岁的杨忠贵烈士之子杨树武。杨修武一直不认识自己的父亲,一直珍藏着父亲留下的唯一一部胶卷。但由于胶卷太旧,他找遍了当地所有的照相馆,但由于技术有限,都无法将照片冲洗清楚。记者是菲尔.几经周折,他找到了一家照相馆,在那里他学会了如何冲洗和冲印老照片。经过反复冲洗和修复,一张清晰的照片终于曝光,并于11月5日交给杨修武,让父子俩74年来终于“面对面”见面。图片提供:新华社记者吴庆浩。